从“2700”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新图景
从“2700”看云南高原
特色农业新图景
3月7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开放日上,代表团团长、省委书记王宁在回答记者有关农民增收的提问时,推介了一枚“金”果果:“我们云南团有一位代表,叫鲁权,是个80后小伙子。他在丽江市宁蒗县种一种叫‘2700’的糖心苹果。”
高原特色农业的“云”端突围
2700糖心苹果因生长在海拔2700-2900米而得名。一颗颗生长在云端的糖心苹果,以“香、脆、甜”征服消费者味蕾,更点亮了果农的致富梦,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。通过与村集体合作办厂,当地果农不仅卖苹果有收入,还能在厂里参与分拣、包装、冷藏等加工环节,获得额外工资。
2024 年,1.5万吨苹果销售额背后,是1900户果农户均增收7万元的喜人成绩单。这颗苹果的“甜蜜密码”,正是云南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—— 以产业为根基,延伸链条,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。
创新融合激活乡村振兴
云南的农业优势,藏在海拔2700米的阳光里,更藏在因地制宜的智慧中。近年来,云南聚焦 “1+10+3”重点产业,将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转化为发展动能。云南鲜切花、咖啡、坚果种植面积全国第一,普洱茶、文山三七等“云”字头农产品享誉全球。正如2700糖心苹果依托高海拔温差形成独特糖心,云南农业正以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的差异化路径,塑造高原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。
在云南,农业早已跳出“一亩三分地”的传统框架。
通过“农业 + 科技”,无人机植保、智能灌溉等技术让田间管理更高效;
通过 “农业 + 文旅”,赏花经济、农耕体验成为新增长点;
更通过“农业 + 改革”,孟连牛油果“334”利益分配模式、蒙自蓝莓“622”合作共赢模式等创新机制,让企业、村集体、农民共享发展红利。
这种 “农业 +” 的乘数效应,正在重塑云南乡村的产业形态。
联农带农 铺就共同富裕路
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”,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部署。“党委政府要当好农民利益的代言人。” 王宁书记的话道出云南特色产业实践的核心。从鲁权的苹果厂到各地的利益联结机制,云南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。通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2024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达17450元,脱贫县农民收入增长7.2%。这背后,是基层党组织“抱团”发展的组织力,是将分散农户融入大市场的创新力,更是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的行动力。
云南正以高原特色农业为支点,撬动乡村振兴的大格局。这里的实践证明:因地制宜才能走出特色路,创新融合方能激活新动能,而唯有让农民的“腰包”鼓起来,乡村振兴的画卷才能真正底色明亮、温暖人心。未来,这片充满活力的红土高原,必将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“云南智慧”,让更多“金果果”甜遍神州大地。
西南农资博览会赋能高原农业
2025第22届西南农资博览会
将于8月20-21日
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
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资盛会,本届博览会将以10万㎡超大规模,汇聚1800家参展企业,集中展示化肥、农药、种子、智慧农业、设施装备等全产业链产品,以展览交易、技术研讨、合作洽谈等形式助力产业链融合发展,为高原特色农业提供技术、资源与市场的全方位支撑,推动更多“云品”走向全国、接轨国际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2025年夏末,昆明滇池畔
期待与您共襄盛举
以农资之力续写“云品”的富民传奇!
